今日时间:
  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 > 廉政建设
 
   
筑牢党建根基,服务群众发展
发布日期:2015-06-29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张家湾村位于仙女镇西北部,国土面积13.5平方公里。是仙女镇承接三峡库区移民的主要村庄之一,也是土家族、苗族等少数民族散杂居地,十多年前是有名的“穷困村”。全村4个村民小组、农户385户、人口1325人,种有桃园5000亩,桔园6000亩。近年来,张家湾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以“坚持农业主导地位,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”为指导思想,细化落实,有力的推动了全村新农村建设步伐,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
  筑牢堡垒,保持党员先进性,提供组织保证

张家湾村现有党员54人,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。近年来,张家湾村党支部积极发现人才,继续巩固基层组织成果,强化村“两委”班子引领,加强党员队伍建设。“打铁先需自身硬”张家湾村党支部针对工作实际,通过抓强班子带好队伍,有效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力。一是建强支部班子2014年,在巩固原有班子的基础上,培养后备干部3名,实用人才15人。通过稳定班子结构、夯实队伍实力,支部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。二是建优党员队伍。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,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。培养优秀入党积极分子2名,远期党员培养对象5人。注重党员政治素养提升,定期开展好组织生活会、民主评议等党内基本活动。三是提升服务质效。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抓手,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201412月,投资60多万元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,投资15万元新建村级卫生室,进一步筑牢组织阵地。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卫生室的兴建,使便民服务更加便捷优质。20132014年支部连续2年荣获枝江市委“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”荣誉称号。

因地制宜,调整结构谋发展,拓宽增收渠道

为改变昔日贫穷落后的后进村面貌,张家湾村因地制宜,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面对“岗地荒、地方宽、除了田就是山,吃了上顿愁下餐”的现状,经过调查研究,支部果断提出了“山上岗地种果树,坡下冲田种稻谷”的农业结构调整,把所有的岗地资源进行拍卖,开发种成果树。经过6年多的逐年分步开发,将高岗地、荒山栽上柑橘树和桃树,形成了近2000亩分户果园基地,实现土地闲置资源向节水农业和林果经济转变。

村支部专门组织村组干部、村民代表、农家乐代表近40人到安福寺镇秦家塝村学习取经,最终下决心开拓思维发展休闲农业,积极规划四季旅游名村。20133月,张家湾村积极实施“张家湾万亩桃园景观长廊”项目,大力建设休闲生态旅游观光农业,支部带领村民开展旅游接待等方面专项业务培训,协调办理农家乐经营户营业执照、卫生许可证、税务登记证,争取农家乐扶持资金30万。

通过改变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支柱产业,村民腰包越来越鼓,日子越来越有盼头,村集体经济发展也有了更好的保障,面对未来,昔日的边远山区有了更远的梦想。

凝心聚力,贴近群众解疑难,完善基础设施

2008年以来,张家湾村党支部积极争取,多方统筹,抓住机遇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,村支部用3年的时间,修建晴雨路4公里,硬化路达15公里,向上争取各项扶贫款80万元,保证了村民出行和农产品销售顺畅;抓实农家乐建设,村支部多次到市相关部门请教,请专家到村到户进行培训,目前已建设完成农家乐59家,基本满足来访游客的需求;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,紧抓政策机遇,主动争取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,投资近100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,解决了320户,1000余人的饮水难问题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以节为媒,优化环境促提升,确保建设实效

张家湾现已形成34月看桃花、56月品鲜桃、7月采摘西瓜,9月以后摘柑橘的一系列季节性活动。“春赏花儿,夏吃桃,秋收橘子,冬年猪”的四季旅游名村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。今年以来,张家湾村借助以“蟠桃会”为主的系列活动,已经接待游客2万多人,带动就业人员2000人次,农民增收70万元,预计全村59家农家乐今年收入可达到100万以上。

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努力下,张家湾村党支部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,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的优良作风全面地诠释了基层党组织“执政于民、心系于民、服务于民”的良好形象,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。如今的张家湾,绿树掩映之中,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错落有致,山上山下5000亩桃花源已成现代农业亮点,每年吸引游客数万人,特色休闲农业正逐步形成。张家湾支部、干部群众异常团结,信心满满,正朝着“环境美化、产业优化、农民增收、生活富裕”的新型美丽乡村喜滋滋——迈进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   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